得與失 愛玲
某日,三人週聚會臨時有事預定暫停,甲乙決定,兩人都’以為對方會通知丙,結果兩人都沒通知。丙老遠跑來撲個空,甲滿懷愧疚,連連道歉,並一再聲稱曾特意叮嚀乙務必要通知丙。結果卻如此,言下之意理所當然認為失責在乙。
丙回來想起乙日前體檢,不知情況如何,為關懷拿起電話。聽到對方應聲:「喂!」丙故意很在乎地誇張興師問罪:
「喔喔,想想妳忘了什麼---哦,妳故意忘了通知我喔!今天的聚會,害我空跑一趟。」一面說忍不住一面笑。
乙立刻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我以為甲要通知妳的。」
我揶揄笑道:「哪是!甲說還特別叮嚀你打給我哩!」
乙突然斬釘截鐵,拉高嗓門一本正經地說:「她沒叮嚀我!」
短短一句話,丙直覺對方理直氣壯透著一絲被冤枉而不悅的辯解語調:
「我一開始還問她妳什麼時候去南部,她說她也搞不清楚。」
甲乙搞不清楚丙什麼時候去南部,丙一點都不奇怪,畢竟時候還早,丙自己的時間表當然自己清楚,如何要求別人記一件對們毫不重要的事一清二楚。換作是丙自己也一樣不會記得。不同的是那一天離去時,的確是甲與丙留下一起討論丙去南部日期的,丙也自信拿著桌曆說得梃清楚的。倒是當天乙匆匆離去前,丙未說完只好匆匆交代一句:「我會另外寫張明細給妳。」結果,接下來兩天後的主日,丙沒見到乙,便忘了這事,隨後雖即想起,因時候還早也就暫未與乙確認明細。疏忽在丙。丙一時想起自己失禮,回家想當面電話言明並道歉。
或許乙心理曾暗嘀咕甲、丙:「最後是妳倆在討論的。妳搞不清楚,誰搞得清楚?妳當然應該通知丙而不是我。」或「丙說要寫明細,也不見人。」:甚至:「甲當然要通知丙,又不是我要丙加入的,憑甚麼要我通知她?」………。
乙會如此問甲是理所當然,而甲竟說她也搞不清楚。錯就錯在向乙道歉之前,丙開了個小玩笑。這小得要在顯微境下才照得清楚的細節,點滴在心頭。很多時候對方的心思意念很可能與自己所想的相差甚遠,也不是妳能掌控的。丙因此想起一位作家好友在其部落格內論及與人相處須注意要點其中之一----就是
「萬勿因太熟而失禮」,這「失禮」其實包括言語與行為,的確這是粗枝大葉的人最易犯的過錯。丙回顧檢討這一生因生性耿直,心直口快常以為自己不介意的,別人也不會介意,感嘆在這方面吃了數不清的虧還改不了,真是「知易行難」;「本性難移啊!」
丙聽乙口氣嚴肅起來,連忙切斷這不重要的小插曲,話題切入主要關懷:
「都是我太早告訴甲日期,難怪她不記得。沒關係,我打這電話是要問妳健康檢查結果怎樣?」
「腎臟有水泡,進一步結果要一個禮拜後才能知道。我這健檢是自己花錢去做的,」她想起什麼突然聲音微揚又說:「我是另外自己花錢去做的。」
丙覺得怪,但說不出個所以然,她始終沒想到問,也不知道乙健檢是免費或自費,只因日前一位兩人都相識的友人問起,丙因不確知乙為何健檢,只隨口應道:「或許是例行健檢吧。」丙的本意並沒著重自費或免費。難道?難道?這隨口而應、無心之言,竟比風吹更快地傳入相關人的耳裏。或因人的罪性, 話語被巧妙而偏邪的動機傳遞。想到人性因處在神的救恩兩階段----即所謂「already」and「not yet」之間的品格未完全狀態,原始罪行仍隱約依稀可見,了解這點,再多的失望與難過都能泰然接受,不以為怪。
其實,丙得知空跑一趟後哈哈大笑說:「感謝主,讓我多坐一趟免費公車;多走一趟社區出來的山路,多增運動機會。」此外,還見到幾位弟兄姊妹,彼此問安聊近況。回程又意外遇到幾位久未謀面的老友,相談甚歡。進家門前還能為家人帶一份點心,實在皆大歡喜。」心想,回去要打電話跟乙開個玩笑。
以上實在是小事一樁,不過如顯微鏡下檢視與人互動關係背後的心理轉折。人的罪行是多麼容易如脫疆野馬,滑離軌道。評斷事件結果的得與失原來取決於當事者心態的正面與負面。
-----全文完-----
2015/4/22
留言列表